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3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9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第3期文章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utehemorrhagiccon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又有一定自限性的病毒性眼病.据Chatteriee[1]报道,1969年在加纳首先爆发流行,并迅即波及非洲、亚洲、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作者:徐六生 刊期: 2002- 03

  • 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卒中

    我科于1999年1月~2000年10月将临床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β-七叶皂甙钠及甘露醇,对照组单用甘露醇,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评价、效果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高思山;马继文 刊期: 2002- 03

  • 电除颤成功抢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报告

    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为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采取电复律、电除颤是主要复苏手段,现将电除颤53次成功抢救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澄;任建英;王伟;章之川 刊期: 2002- 03

  • 706代血浆所致神经系统脱髓鞘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患者于2000年11月26日静滴706代血浆后出现发冷,测体温37.8℃.同时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第2天症状减轻,又连续静滴2d,每天静滴结束均出现上述症状.自此后恶心呕吐加重,并出现眼脸浮肿,腰背部疼痛明显.......

    作者:杨世凤;张文 刊期: 2002- 03

  •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41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又名左旋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快,绝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体外抗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药物动力学特性与氧氟沙星相似,不良反应少.我院近2年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春华;欧颖 刊期: 2002- 03

  • 现代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增高.心房颤动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显著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较高的血栓栓塞致残、致死率.......

    作者:朱文青 刊期: 2002- 03

  • 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肝癌的研究颇为深入.在基础研究方面,肝癌的基因研究起步较早,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丰富;在临床研究方面,早期发现的研究处国际领先、诊断和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02- 03

  • B超在肌腱吻合中的作用

    在肌腱吻合中,特别是对三、四区屈肌肌腱损伤,寻找肌腱近断端有时很困难,在实践中发现用便携式B超对寻找近断端很有帮助.方法如下:常规清创,用无菌纱布将创面覆盖,自创面向近端处涂上无菌耦合剂,在B超引导下找到近端断端,用细针头穿刺固定,如果断端离创口很近,可以用直蚊式钳取出;如果较远,沿针头处作一小切口,用肌腱吻合线将近断端缝扎,自创口处沿腱鞘逆行穿入双细钢丝,自切口处穿出,将近端牵出.......

    作者:殷升贤 刊期: 20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