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离体心脏保存液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郑佳予;王春生
关键词:离体, 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保存液, 终末期心脏病, 免疫抑制药物, 术后并发症, 治疗方法, 移植术后, 研究方向, 同种异体, 保存时间, 生存率, 开普敦, 综述, 原位, 时限, 上限, 临床, 国内, 国家
摘要:1967年12月3日Bannard在开普敦完成了全世界第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揭开了人类心脏移植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被广泛接受,从而在许多国家获得迅速发展.令人关注的是,良好的离体心脏保存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延长心脏保存时间,从而能够从较远的地方获得供心.目前,临床上安全的离体心脏保存时限仅为4~6[1],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开展.离体心脏保存液的研究工作早在1962年由Lower等[2]首先开始,本文综述当前国内外离体心脏保存液的现状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