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首页>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3年第04期

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玻璃充填骨质疏松区域骨缺损对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倪妙忠;张权;张新潮;尹望平;颜冰珊

关键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股骨髁, 包裹性骨缺损, 骨密度, 废用性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MBG)充填骨质疏松区域骨缺损对周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探讨MBG局部充填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用高分子石膏管型固定左后肢6周,在股骨髁制造直径为5 mm的包裹性骨缺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BG组(n=10)和对照组(n=10);MBG组充填MBG材料,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继续用石膏固定左后肢4周后拆除石膏.在石膏固定后即刻(T0)、2周(T1)、4周(T2)、6周(T3)以及骨缺损术后即刻(T4)、2周(T5)、4周(T6)、6周(T7)、8周(T8)、10周(T9)和12周(T10)时,用定点法监测双后肢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特定区域的BMD值,在T4、T7和T10时进行X线摄片,比较各组间各部位的BMD值.结果:(1)左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BMD值在T3时较T0时分别下降0.080 g/cm2(占T0时BMD值的21.3%,P<0.01叭)和0.075 g/cm2(占T0时BMD值的20.7%,P<0.01),证实新西兰兔左膝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成功;(2)骨缺损术后定点法BMD值监测(T4~T10)发现,MBG组和对照组在T4~T6时BMD值呈进行性下降,在T6~T10时BMD值呈进行性上升.MBG组左股骨髁BMD值在T4、T6、T8、T10时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左胫骨平台BM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X线片显示,T7和T10时MBG组较对照组骨缺损处骨量更多,骨质更致密,股骨髁塌陷变形不明显.结论:用MBG充填骨质疏松区域骨缺损能诱导周围骨组织新骨形成,能有效增加BMD,提高骨强度,这对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积极意义.